三国故事成语大全及解释_三国故事成语大全及解释视频

       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个人观点来回答大家对于三国故事成语大全及解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三国故事成语大全及解释的话题。

1.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

2.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3.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及解释

4.《三国演义》中的成语(15个)及解释

5.求15个三国的成语,并附上故事梗概

6.三国演义里的成语

三国故事成语大全及解释_三国故事成语大全及解释视频

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

       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如下:

       1、妄自菲薄:

       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2、智取陈仓:

       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

       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3、巢毁卵破:

       在东汉末年孔子的后代孔融。他自幼聪明知书达理,明礼数。至今还流传着“孔融让梨”的故事。可是这么一个贤人不幸被曹操手下,被灭了全家。那时,曹操发动五十万大军,准备南征刘备。孔融提出不同的主张,却遭到曹操的拒绝。

       孔融不服气,背后讲了愤愤不平的话。曹操知道后,便下令处死孔融全家。

       当时孔融的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正在家里下棋。突然面临此大祸。横眉冷对上前护住爹爹,孔融请求曹操官兵放过两个小儿,自己愿承受一切惩罚。儿子却高声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宁死而不屈”。这句话的意思是,鸟巢倒了翻在地下,怎么还有完好的鸟蛋呢?!

       “覆巢无完卵”,也成“巢毁卵破”,就是说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及解释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过五关斩六将、望梅止渴、舌战群儒、三顾茅庐、乐不思蜀等等。

       扩展阅读:

       相关成语的释义:

       1、草船借箭:源自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

       3、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4、舌战群儒:本是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只身前往东吴说服孙吴集团同心抗曹。现在用来表述以出色的辩才使众人折服。

       5、三顾茅庐:本指刘备三次亲临诸葛亮所住的茅庐去邀请诸葛亮为之效力。现在用来比喻真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6、乐不思蜀:本指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都洛阳,过着豪华享乐的生活,感到非常满足,不想再回蜀中。现在用来泛指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想回到原有的环境中去。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15个)及解释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执鞭随镫: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知遇之恩: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有机可乘:有空子可钻;隐介藏形: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以卵击石: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衣架饭囊: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一面之词: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摇摇欲坠: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求15个三国的成语,并附上故事梗概

       1大意失荆州 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三国时期,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出兵攻打曹操,孙权乘虚而袭荆州,导致荆州失陷。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

       2七步之才 形容才思敏捷。

       3一面之词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5不可造次 造次:急遽,匆忙。不能匆匆忙忙地进行。意为要慎重。

       6三顾茅庐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7画饼充饥 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8望梅止渴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9兵贵神速 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10吴下阿蒙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

       11断头将军 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12车载斗量 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13势如破竹 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14老牛舐犊 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15得陇望蜀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

       草船借箭 买走麦城 桃园结义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源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及解释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狼狈为奸、桃园结义、金蝉脱壳、赤壁之战等。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及释义:

一、狼狈为奸

       指坏人勾结在一起,串通作恶。如《三国演义》中吕布和貂蝉,王允和董卓等。

二、桃园结义

       

       指三个好友在桃树下结下的永久兄弟之情。这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情节之一。

三、金蝉脱壳

       比喻灵活变通,巧妙逃脱困境。曹操于《三国演义》中曾用此战术成功逃脱关羽的追杀。

四、空城计

       指用虚张声势来欺骗敌人,使其望风而逃。《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利用此计挫败了曹操的进攻。

五、赤壁之战

       指东汉末年吴国和蜀国联手击败曹操的大战。这场战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十面埋伏

       指用密密麻麻的士兵包围敌人,形成多面夹击的攻势。著名的例子是诸葛亮在定军山用此计破曹操。

七、水淹七军

       指赵云在长坂坡追杀曹操时引水淹死了七万敌军的故事。这一战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三顾茅庐

       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让他出山效力的故事。这也成为中国文化中关于贤士投靠的代表性故事之一。

九、关公赚城

       指关羽在攻打襄阳城时故意放弃黄忠,以达到收降襄阳的目的。这一策略在中国历史上被频繁使用。

十、披荆斩棘

       比喻克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顾一切地追求目标。刘备和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

拓展知识: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宋元话本、戏曲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依据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以及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所进行的加工再创作。

       《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源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及解释

        中国有许多成语是源自古代典故,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家老小 谓全家人。

        以卵敌石 用蛋去抵挡石头,比喻不自量力。

        一面之辞 见?一面之词?。

        以私废公 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

        隐介藏形 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鹰视狼顾 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运筹决策 筹划情况,拟订作战策略。

        运筹决算 同?运筹决策?。

        云屯雨集 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佯输诈败 佯、诈:装。装败下阵来,引人上当。

        先礼后兵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心怀叵测 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心术不正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削铁如泥 切削铁器如同斩剁泥土一样。形容兵刃极其锋利。

        心胆俱裂 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休声美誉 休:美好。美好的声誉。

        笑容可掬 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胸怀大志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心绪如麻 犹心乱如麻。

        星月交辉 指星星和月亮一起照耀,格外明亮。亦作?星月皎洁?。

        虚废词说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闲杂人等 指与工作无关的人员。

        笑傲风月 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虚虚实实 真真,以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揎拳裸袖 犹言揎拳捋袖。

        望梅止渴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威风凛凛 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妄自菲薄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万死不辞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无计可施 计:策略、办法;施:施展。没有办法可用。

        勿怠勿忘 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记。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

        吴下阿蒙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无名小卒 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物伤其类 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忘恩背义 犹忘恩负义。

        卧床不起 病卧床上,不能起来。

        天愁地惨 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土鸡瓦犬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推诚相见 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

        贪心不足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徒有虚名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屯粮积草 储存粮食和草料。

        天崩地塌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同心合胆 见?同心共胆?。

        三顾茅庐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神鬼莫测 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势如破竹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身不由己 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束手待毙 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尸横遍野 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身在曹营心在汉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声威大震 声势和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招兵买马 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择主而事 事:侍奉。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坐视不救 坐视:坐着看。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看着不去援救。

        掌上观文 见?掌上观纹?。

        执鞭随镫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指南攻北 犹声东击西。

        指囷相赠 囷:圆形的谷仓。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形容慷慨资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知遇之恩 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自有公论 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

        一面之词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养精畜锐 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锐气。

        摇摇欲坠 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偃旗息鼓 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一身是胆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有机可乘 有空子可钻。

        欲擒故纵 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引虎自卫 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倚势凌人 凭借权势,欺侮别人。

        燕颔虎须 形容相貌威武。

        养精蓄锐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扬武耀威 见?扬威曜武?。 ;

       好了,关于“三国故事成语大全及解释”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三国故事成语大全及解释”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