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用孙权典故的句子

2.永遇乐中的五个典故及作用

3.舞榭歌台后面一句

4.气吞山河如虎,这句有来历么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哪些典故

6.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了哪些历史人物?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用孙权典故的句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用孙权典故的句子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相关知识如下:

       1、这句词表达了对孙权的怀念和敬仰。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君主,他以聪明睿智、勇猛果敢著称,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悼念孙权,表达了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2、千古江山指的是京口北固亭所在的山水环境,也借指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则意味着现在已无法找到像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了。这里的无觅二字,透露出词人对当今社会的失望和不满。

       3、辛弃疾借用孙权的典故,旨在表达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他希望当代能够涌现出像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然而,当时的南宋朝廷已经日渐衰落,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这种局面让辛弃疾感到失望和无奈。

       4、在这首词中,辛弃疾还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他希望通过怀念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呼唤当今社会能够涌现出更多的英雄,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衰落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

作者的事迹如下:

       1、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出生于1140年,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自号稼轩。他出生在金国,但由于家族在抗金战争中有所作为,因此他对南宋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他的生活和创作。

       2、辛弃疾的词作以豪放、激昂而著名,他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他借用孙权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在他看来,孙权是一个具有聪明睿智、勇猛果敢的英雄人物,他的形象成为了辛弃疾心目中的榜样。

       3、在辛弃疾的词中,除了借用孙权的典故之外,他还引用了许多其他的典故和历史事件,通过这些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的词作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心声。

       4、在南宋时期,辛弃疾也曾经担任过一些官职,他在官场中不畏权贵,为人刚正不阿,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然而,由于受到朝廷内部的排挤和打压,他最终选择了离开官场,将自己的余生投入到了文学创作和个人生活中。

       5、辛弃疾的事迹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上,更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上。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对民族文化和历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的词作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永遇乐中的五个典故及作用

       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栏目:宋词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5-7-25 14:58:51 浏览:2738 相关信息

       永遇乐①

       京口北固亭怀古②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③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④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⑤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⑥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⑦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⑧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⑨

       注释

        ①此调又名《消息》。上下阕,一百○四字,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体始见

        于柳永《乐章集》,仄韵体则是南宋陈允平所创制。 ②京口:今江苏镇江。

        晋蔡谟筑楼北固山上,称北固亭。 ③孙权,字仲谋。建安十三年 (208)孙

        权迁都京口。“舞榭歌台”指孙权故宫。 ④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生于京口,

        家境贫穷,故云“寻常巷陌”。 ⑤指义熙十二年(416)刘裕督军北伐后秦

        收复洛阳、长安。 ⑥元嘉二十七年(450),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北伐,

        为后魏击败。封:筑台祭天。汉霍去病追击匈奴至内蒙西北之狼居胥山,封山

        而还。刘义隆尝听王玄谟谈论北伐,感到“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北顾涕交

        流”,则是他于兵败滑台后写的诗。 ⑦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出守京口,

        上距绍兴三十二年率众南归,前后四十三年。 ⑧佛狸祠在今江苏六合瓜步山

        上。佛狸为北魏太武帝跖跋焘小字。元嘉二十七年,他追击宋军至长江北岸的

        瓜步。 ⑨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被谗入魏。赵王有意起用,遣使问讯。廉

        颇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能战。使者回来谎报赵王说:“与臣坐,

        顷之三遗矢(多次拉屎)矣。”赵王以为老,遂罢。否:音读如“釜“。

       品评

        上片追念起于京口建立功业的孙权、刘裕。孙权坐镇江东,北响抗衡。刘

        裕北伐一战而复青州,再战而复关中,辛弃疾都深为仰慕。下片“元嘉草草”

        数句针对韩侂正在策划的北伐行动。冒险轻敌,必然招致失败,结果反让佛

        狸饮马长江,血食至今。次年韩侂胄伐金败绩,果为辛弃疾不幸言中。辛弃疾

        这年六十六岁了,篇末以廉颇自比,感叹弃置不用。这首词怀古抚今,以词论

        政,是其特色。词中提到几次南北战争,全是几万、几十万人的大战,都不过

        用了三四句,或正面铺张(金戈铁马),或反面衬托(仓皇北顾),或用亲身

        经历(烽火扬州路),或借前代遗迹(佛狸祠),境界全出而色彩各异,象一

        幕幕历史场景在我们面前轮转变换。全词情调回旋起伏。上片怀念孙权,惋惜

        时光的流逝,又赞美功业的不灭。下片回顾历史创伤和个人处境,热切的期待

        又为无可奈何的悲愤。有人认为此词用典太多。但作为怀古词不能不涉及众多

        史事。陈廷焯谓其“以浩气行之”,“不嫌其堆垛”。以廉颇自比,这个典就

        用得很贴切,既表现了他老当益壮、临阵思战的凌云壮志,又点明了他屡遭谗

        毁、投闲置散的实际遭遇,同他的心情、身份都有一致之处,含义也就更加深

        刻了。明代杨慎说这首《永遇乐》为稼轩词中第一,殆非虚语。

舞榭歌台后面一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永遇乐中的典故及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理想;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明出师北伐的决心;

        3.佛狸祠下:今昔对比,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永遇乐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翻译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气吞山河如虎,这句有来历么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全文:

       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赏析:

       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哪些典故

       这句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全诗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如下: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扩展资料:

       第一、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

       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

       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下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

       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

       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百度百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了哪些历史人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典),人道寄奴曾住(刘裕典),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典),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典),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典)。

       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

文章赏析

       辛弃疾之词,风格豪放,气势雄浑,境界开阔,已成为不刊之论,是学者所共识的,但论及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时,众人皆推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殊不妥。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但细究可发现,此词风格非“豪放”一词所能全面概括。从整体上来看,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

       这就为本词定下了较高的格调。仲谋,即指三国时代吴国国主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辛弃疾对孙权很是佩服。

       在其另一首词作《南乡子》中,他就以万分钦佩的口吻赞扬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正如明代杨慎所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江河不改,青山依旧,但历史却是风云变换、物是人非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出自哪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该词包含四个历史人物,个个了不得。

       一、孙权。三国时,18岁的孙权在兄长孙策去世后,接管江东。他联合刘备,北拒曹操,成为一方诸侯。

       二、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对内平定孙恩、桓玄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

       三、元嘉,刘宋第三位皇帝刘义隆的年号,是刘裕的第三子。

       四、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刘义隆北伐,拓跋焘率军大败宋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