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膑的成语典故_关于孙膑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与关于孙膑的成语典故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深入的解释,请告诉我。

1.评价孙膑的四字成语

2.出自马陵之战的成语典故是什么呢?

3.有关孙膑的成语故事,

4.日行并倍四字成语

5.鬼哭狼嚎成语故事

6.形容孙膑的成语

关于孙膑的成语典故_关于孙膑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评价孙膑的四字成语

       和孙膑有关的成语: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围魏救赵 、假痴不颠,金蝉脱壳,李代桃僵

       形容孙膑:

       孙膑因为对《孙子兵法》的创造性运用而在战国时期负有盛名,他的人生也颇富传奇与哲理,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孙膑经常受到不公待遇的原因,再用一个成语概括孙膑坦荡看待自己遭遇的心态。

        答:孙膑经常受到不公待遇的原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这句话原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一片树林里要是有哪棵树长得太高而突出于其它的树木,大风刮过来必定最容易催断这棵突出的树,告诫人们风头出多了,必将遭到外部势力的首先发难。不过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这个原本含贬义的句子也含有了更多积极的意义,如果你是一个有才有德之人,你张扬你的个性,将你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对朋友无害,对社会无害,甚至对国家有利,那么木秀于林也应值得提倡。中国人有一个缺点,就是太注重类同于大众,不注意发扬自身的个性之有利的一面。

       孙膑收到不公待遇的原因有两方面因素,即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外部环境是孙膑自身的才能受到他人的嫉妒,并且他没有得到应受的保护;内部因素是孙膑没有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因此,在用人才方面:首先,正视人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傲才往往会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有道是,人言可畏。有的领导者可能因不辨真伪,偏听偏信,而对傲才横加制裁,或打入“冷宫”,结果人言虽然平息了,但人才也流失了。因此,领导者应正确对待人们对傲才的议论,对傲才要常提醒、勤敲打,促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但对那些毫无根据的飞短流长,则要明察秋毫,以正视听,同时要多给傲才提供与群众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在相互沟通中多一些理解。在自身方面,你虽然很优秀,但你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审时度势,不可清高自傲、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应谦虚谨慎,团结同事,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孙膑坦荡看待自己遭遇的心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选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在面对别人的排挤时,孙膑没有退缩,他知道,如果自己退缩了,也就没有了自己,他要让庞涓记住:孙膑虽不可以站起,但决不会倒下!他坚信“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还活着,一切都会有转机。于是孙膑逃到齐国后,自强不息,受到齐国重用,在以后的几次交战中,以自己的智慧为自己报了仇。同时也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厚重的财富——《孙子兵法》。庞涓死了,而孙膑却永远活着。看来命运真的不是那么飘忽,只要我们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人生,幸运之神常常会意外地降临。

       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面对纷繁的事情的时候,有人选择不归路,了解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我觉得当面对不如意时我们要坚信“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坎坷,一切总会过去的,得出解决的方法。

出自马陵之战的成语典故是什么呢?

       孙膑,战国时军事家。齐国阿(在今山东阳谷)人。孙武后裔。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出土,有一万一千余字。

       经典名言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名言解说

       彼:对方。殆:危险。对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成百次打仗都不会失败;不了解对方的情况而了解自己的情况,打仗则有胜有负;既不了解对方的情况,又不了解自己的情况,则每仗必败。

       围魏救赵

有关孙膑的成语故事,

       出自马陵之战的成语典故是增兵减灶。增兵减灶是出自马陵之战的成语,是一种迷惑敌军的战术。周显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命庞涓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遂派孙膑前往攻打魏国。齐国在占领了魏国好几个地方后退兵,庞涓以为齐国胆小怕事,但没想到孙膑利用马陵地形埋伏,歼灭了魏军。孙膑也因这场战役扬名。

       马陵之战简介:

       周显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命庞涓去攻打韩国,韩国的兵力薄弱,于是不断向齐国进行求救。齐国答应了韩国的请求,让孙膑做军师去营救韩国。这一次,孙膑用的还是之前救赵国时用的计策,不直接去营救韩国,而是去攻打魏国。

       这个方法果然奏效,庞涓率领军队日夜兼程往魏国赶,不过这时候齐国已经占领了魏国的好几个地方。这次,孙膑的计策是下令齐军退兵,庞涓见齐军不断撤退,便一直紧紧跟随在齐军的后面。连续三天追到齐军的扎过的军营,发现他们的灶坑在逐渐变少。他以为齐国胆小怕事,士兵早已逃跑了许多。但是令他想不到的是,孙膑利用马陵的地形进行埋伏,命令数万名弓箭手藏于道路两旁,结果就是导致魏军全军覆没,最终庞涓选择了自杀,魏国的太子申被俘获。

       这个成语是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增兵减灶”用表面上的兵力来迷惑对方,让敌方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兵力,从而使得自己在战争上取得有利的主导优势。

       在孙膑增兵减灶的实例中,展示了孙膑高超的谋略艺术:通过减少做饭锅灶使庞涓相信齐兵胆小怯弱,士兵不断逃亡而舍弃步军追击齐军。当第三天晚上追至马陵时,孙膑又利用马陵道路狭窄、多险阻有利地形埋伏弓箭手,布下天罗地网。其中减灶是现象,它反映的是灶多说明吃饭的人也就多,灶少吃饭的人也就少的道理,从而使庞涓深信自己的判断,最终自投罗网。

日行并倍四字成语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

       相关的成语如下:

       1:上屋抽梯

       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立,小国被鱼肉,大国争霸权。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个既知天时地理,又知兵法战阵的奇人,人称鬼谷子。鬼谷子手下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孙子(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另一个是庞涓。庞涓应魏国之邀,先于孙膑出山,鬼谷子将失传的《孙子兵法》独自传于孙膑一人。

       庞涓当了魏国的元帅,与魏王一同率军进攻楚国,在方城楚国军队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对魏国十分不利。

       庞涓派谋士公孙阅请鬼谷子为其出一良策,鬼谷子将此事推于孙膑。孙膑引用《孙子兵法》,向公孙阅献“上屋抽梯”之计。庞涓用孙膑之计,引诱城内楚军出击,然后截断后路,消灭了楚军。楚国被迫割城认败。

       2:笑里藏刀

       庞涓请孙膑出山,孙膑推辞不过,告别鬼谷子来到魏国。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但为得到《孙子兵法》,表面上笑脸相迎,派美女钟离秋照顾孙膑。钟离秋钟情于孙膑。

       庞涓利用孙膑的思乡之情,设下圈套,栽脏孙膑。魏惠王听信庞涓,欲杀孙膑。庞涓出面为孙膑说情,孙膑死罪免除,被处以膑刊。庞涓将受伤的孙膑接回家中,请来最好的医师为他医腿,并让钟离秋继续照看孙膑,孙膑十分感激,答应将所知道的《孙子兵法》为庞涓抄录下来。

       3:假痴不癫

       公孙阅早就看中了钟离秋,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意将庞涓陷害孙膑的事实悄悄告诉孙膑。

       孙膑对庞涓所为气愤之极,但无计可施,情急之中想到临别之时鬼谷子送给他的锦囊秘计。他依据鬼谷子之计,装疯卖傻,将抄录的部分兵法全部烧毁。

       庞涓不相信孙膑真疯,多次试探,都没看出破绽。庞涓还是放心不下。

       钟离秋盼望孙膑不是真疯,向孙膑倾吐真情,以期打动孙膑。孙膑无动于衷,仍疯疯癫癫。钟离秋痛苦万分,当着孙膑的面拨剑自杀,孙膑见死不救,钟离秋彻底失望。暗中监视孙膑的庞涓因此也信以为真。

       4:金蝉脱壳

       公孙阅托媒人到钟离家说情,钟离秋的姐姐钟离春为使妹妹忘记疯子孙膑,收下聘礼,未曾想钟离秋痴心不改,并与姐姐大闹一场。

       钟离春是个剑术高超的烈女,她为了断绝妹妹的恋情,欲杀孙膑。孙膑面对死亡,仰天长叹,叹自己空有世上无双的《孙子兵法》,却无用武之机,辜负了祖先和老师的厚望。钟离春方知孙膑是装疯。

       钟离春只身来到孙膑的家乡齐国国都,遇到了齐国将军田忌,将孙膑的遭遇告诉了田忌,请田忌设法解救孙膑。田忌不信孙膑其才,田忌的门客禽滑说他到魏国一试孙膑,然后见机行事。

       禽滑来到魏国,在钟离春的安排下与孙膑见面。一番交谈,禽滑与孙膑相见恨晚。禽滑用孙膑之计,让自己的仆从装扮成蓬头垢面的孙膑醉卧猪栏,孙膑乘机躲入禽滑的马车逃离魏国。

       5:李代桃僵

       数天后,有人在河边发现了孙膑的衣服,误以为孙膑已死,钟离秋闻此痛不欲生。公孙阅娶钟离秋为妻,钟离春见妹妹有了归宿,悄悄离开魏国,来到齐国。

       孙膑为了不得罪魏国,暂时隐居在田忌家中。钟离春来到田忌家,照顾孙膑。

       田忌爱马,常和齐威王赛马,每赛必负。孙膑告诉田忌,可采用"李代桃僵"之计,即牺牲三等马,用一等马对齐王的二等马,用二等马对齐王的三等马,必胜无疑。田忌听从孙膑的意见。下重赌和齐王赛马,果然获胜。齐威王纳闷,询问田忌,田忌将孙膑的计策告诉齐王,齐王立即召见孙膑。

       6:围魏救赵

       庞涓为报中山之仇,带重兵进攻赵国,赵国连战连败,国都危在旦夕。赵国向齐国求救,田忌主张救赵,相国邹忌等人惧怕魏国,坚决反对。齐威王力排众议,派兵救赵,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田忌采取孙膑的计策,不去赵国,直逼魏国。田忌的堂弟田国是一个有战功的将军,他以为孙膑怕死,怂恿数名将军不听孙膑之令,定要前往赵国和魏军一决高低。孙膑好言相劝,田国等人不从。孙膑按军法斩杀田国手下一个有功之将,田国等人在军法的威慑下,带军向魏国开进。魏国告急,庞涓只好从赵国撤军。回军途中,庞涓和齐军相遇,孙膑用计大败庞涓。庞涓这才知道孙膑没死,率残部逃回魏都,田国等人此时对孙膑口服心服。

       7:擒贼擒王

       庞涓为报复齐国,纠集楚国、韩国、燕国讨伐齐国,扬言若齐国不交出孙膑,便毁灭齐国。邹忌等人也推波助澜主张交出孙膑以解齐国之难。齐威王为齐国安危,答应了庞涓的条件。钟离春劝孙膑离开忘恩负义的齐国,另择明主。田忌、田国也劝孙膑逃走。孙膑胸有成竹,说他可兵不血刃,使庞涓撤兵。

       盟坛上,四国元帅商谈退兵和好之事,庞涓坚持必须得到孙膑,才可退兵。装扮成齐国将军的钟离春押着假孙膑来到坛下,庞涓上前辨认孙膑,冷不防被钟离春用剑逼住,周围的魏国士兵怕钟离春杀庞涓,不敢上前。庞涓无奈,只好答应退兵。

       8:以逸待劳

       楚、韩、燕三国军队退去。庞涓也只好撤军。回军的路上庞涓越想越气,又带大军杀回。魏国大军的突然返回,使齐国有此措手不及。齐威王命田忌和孙膑带兵抗敌。虽然楚、韩、燕三国的军队已经返回,齐军和魏军相比还是敌强我弱,孙膑令全军守而不出。庞涓为激孙膑出营作战,命魏国士兵在营外高声漫骂。孙膑仍按兵不动。田国气愤不过,要求出兵,没想到孙膑竟然同意。田国率精干之兵不断袭击敌人,使魏军更加疲惫。庞涓战不能战,拖又拖不起,只好撤军,孙膑乘机出兵,大败魏军。

       9:无中生有

       庞涓回到魏国后,又气又恨,欲杀钟离秋。公孙阅为保钟离秋,说他可以用计让孙膑和田忌失去兵权,然后再治他们于死地。

       公孙阅带着钟离秋来到齐国,投奔在相国邹忌门下,向邹忌讲述田忌得势的利害。邹忌本来就嫉妒田忌的功劳,便向齐威王进谗言,诬陷田忌和孙膑,齐王不信。公孙阅告诉邹忌,无中可以生有,多说几次,齐王就会相信。

       钟离春向孙膑表露爱慕之心,孙膑以占卜者的话拒绝了钟离春,钟离春一气之下,离开齐国。

       公孙阅冒充田忌的门人带重金请占卜者为其占卜,所问乃谋国之事。邹忌将此事禀告齐王,齐王终于相信了邹忌的谗言。

       10:借刀杀人

       齐威王派人监视田忌,孙膑告诉田忌,只有交出兵权才可免去杀身之祸。田忌听从孙膑的计策,主动交出兵权,齐威王打消斩杀田忌的念头。公孙阅劝邹忌斩草除根,邹忌说在齐国难以得手。公孙阅让邹忌"借刀杀人"。

       邹忌向齐威王建议与楚国建立联盟,共同对付魏国,并提议让田忌和孙膑出使楚国。齐王担心二人一去不回,邹忌说他们如果不回,就灭其九族。邹忌随后派心腹赶往楚国,密报田、孙到楚国是为了探查虚实。孙膑和田忌一路上几遇危险,幸遇钟离春暗中保护,才化险为夷,到达楚国。楚国为了对付魏国,要留往田忌孙膑,并许以高官厚禄,田忌和孙膑执意要走,楚王一怒之下将二人困在楚国。

       11:趁火打劫

       庞涓听说孙膑被困在楚国,带着珍宝亲自出使楚国,将珍宝献给喜爱珍宝胜于自己生命的楚王,还答应将占据楚国的城邑还给楚王,以换取孙膑。楚说可以考虑庞涓的建议。

       楚王要挟孙膑,说他如果不答应留在楚国,就把他交给庞涓。孙滨告诉楚王,庞涓要的不是他,是《孙子兵法》,有了《孙子兵法》,魏国就会称霸。孙膑答应为楚王抄录一套《孙子兵法》,楚王同意先放田忌回国。钟离春收买众多敢死之士,欲救孙膑,孙膑为保田忌回国,没有答应,钟离春十分不快。庞涓得知孙膑答应为楚王抄录兵法,进见楚王,说他知道兵法的一些内容,为防止孙膑抄录假兵书欺骗楚王,他可以为楚王监视孙膑,条件是他再把兵书抄录一遍带回魏国。楚王答应了他的要求。

       12:瞒天过海

       庞涓又会见孙膑,说他即使给楚王抄录了兵法,楚王还是不会放过他,不如为他抄写一部兵法,他可以帮助孙膑逃离楚国。孙膑将计就计答应庞涓的要求。按照庞涓和孙膑定下的计策,庞涓离开楚国。庞涓走后,孙膑拜见楚王,说兵法乃兵圣之作,必须找一类似鬼谷的山谷抄写,才可不辱圣灵,否则将受到上天惩罚。楚人一向宠信鬼神,楚王答应了孙膑的要求。孙膑选择了靠近楚魏边境的一条山谷,假意不敢前往。楚王得兵法心切,派军队保护孙膑。

       庞涓带兵秘密袭击孙膑所在的山谷,意欲劫持孙膑。孙膑乘庞涓与楚军混战之机,在钟离春的帮助下,逃离楚国。

       13:偷梁换柱

       孙膑的逃离使庞涓十分恼怒,他来到楚国,一番口舌,使楚王相信了他的谎言。楚王派使者来到齐国,污蔑孙膑偷走了楚国的国宝,要孙膑将国宝送回楚国,否则楚国将与魏国一同向齐国问罪。齐威王明知孙膑不是鸡鸣狗盗之徒。但迫于楚国的威胁,再加之邹忌的谗言,齐王让孙膑亲自到楚国向楚王说明。

       钟离春与钟离秋姐妹终于相见,感慨万分。钟离春将公孙阅的所为告诉了妹妹,钟离秋逼公孙阅离开邹忌。

       孙膑为了田忌将军一家人的性命,打算再次动身去楚国,钟离春极力阻止孙膑前往楚国。

       禽滑用偷梁换柱之计,命手下人装扮孙膑,带着一批希世珍宝随自己前往楚都。孙膑乘机带着田忌的信,随钟离春经楚国前往到韩国去找申大夫。

       14:假道伐虢虢[guó]

       孙膑来到韩国申大夫家,申大夫要将他引见给韩王,孙膑不愿让自己来到韩国的消息传到魏国,因此不愿去见韩王。申大夫还是将孙膑来到韩国的事告诉了韩王,韩王立即召见孙膑,拜孙膑为军师。庞涓得知孙膑在韩国,故作不知,派使者来到韩国,邀请韩国在成周会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请韩王允许魏国参加盟会的人路经韩国成皋。孙膑向韩王进言,说魏国肯定另有所图,并向他讲了当年晋献公假道伐虢的故事。韩王只答应盟会,未答应借路。盟会之时,魏王假作劳累过度,旧病复发,庞涓再次提出借路韩国的北方重镇成皋,从近路回国。韩王以为盟约以定,魏国不会与之为敌,答应了庞涓了请求。庞涓回国途中,乘韩国不备,突然占领了成皋。然后向韩王提出:以成皋换孙膑。

       15:声东击西

       成皋是韩国北方的屏障,成皋失陷,韩国上下一片慌乱。韩国不少大夫主张用孙膑换回成皋,韩王也打算把孙膑交给魏国。申大夫坚决反对,他说只要孙膑在韩国,成皋就不愁不能夺回,而且魏国也不敢小视韩国。身为大将军的韩国太子也反对交出孙膑,认为如此将是韩国的羞辱。韩王改变主意,命太子和孙膑带兵夺回成皋。韩国的军队没有进攻成皋,而是直逼魏国的重镇中牟。庞涓估计孙膑会象当年围魏救赵一样故计重演,并未回兵中牟,而是率主力直逼韩国国都。韩王立刻命太子和孙膑回军。

       孙膑让太子率大军明为回国救急,实为虚晃一枪,他与钟离春率领一支精干轻装军队,夜奔成皋,乘敌不备,夺回了成皋。

       16:空城计

       庞涓在韩都城外准备与孙膑一决胜负,可发现韩军营中没有孙膑,他意识到孙膑肯定是去了成皋,立刻率大军悄悄返回成皋。孙膑夺取成皋后,为长期坚守成皋,派军队到城外征粮,未曾想庞涓先头轻装军队已经逼近成皋。孙膑处乱不惊,命城外征粮军队立刻集结,然后大开城门,装做毫无戒备。魏国费将军带先头魏军来到成皋城外,见城门大开,不由疑惑,不敢进兵。后又发现城内街旁有隐蔽的士兵,城外林中也有韩国士兵,怕中孙膑的埋伏,急忙率军后撤数十里。城外征粮韩军得以回城。庞涓大军赶到,将成皋团团围住。

       钟离春回韩都请兵,许多韩国大夫不愿因孙膑与魏国交战,再次提出用孙膑换成皋。韩王犹豫再三,命太子和申大夫率韩国大军前往成皋,但为留后手,不准他们与庞涓交战。

       17:反间计

       太子大军来到成皋三十里外安营扎寨。孙膑见太子迟迟按兵不动,派钟离春来到太子营中,问太子为何不出兵。太子推说庞涓围而不攻,他必须谨慎行事,以免中计。

       成皋城内缺粮,韩国守城的军队不免人心浮动。庞涓派入成皋的间隙随波逐流乘机挑唆守城百姓哄抢粮库,一场内乱迫在眉婕。幸亏孙膑带兵及时赶到,制止了内乱,领头的抢粮赵壮士被扣押。赵壮士状告冯将军,说冯将军扣发他们的口粮,他们是被迫抢粮。孙膑告诉赵壮士,是他让冯将军扣发粮食,逼他们抢粮,造成城中没粮的假象,这样庞涓继续围而不攻,以便有足够的时间等待秦国援军的到来。赵壮士将孙膑的话告诉间隙,间隙尚存疑惑。孙膑再布迷阵,使间隙相信城中确实有粮。间隙逃离成皋,将城中情报告庞涓,庞涓决定攻城。

       18:树上开花

       庞涓攻城:韩国太子仍按兵不动,韩国将士情绪激愤,许多将军以死逼太子出兵,众怒难犯,太子只好出战。韩国军队依照孙膑"树上开花"之计,四方出兵,虚张声势,庞涓错误的以为,韩军主攻方向在韩国太子一路,率主力迎击太子,结果申大夫率韩军主力突破魏军包围,将粮食和援军送进成皋。太子不听劝告,违背孙膑之意,被宠涓大军围困在城西。孙膑再用"树上开花"之计,让成皋守城军队东门出,南门进,造成大军进城的假象。庞涓估计孙膑将从成皋西门突袭庞涓,调集大军埋伏在城西。谁知孙膑大军从魏军包围圈的另一方向突破,救出太子及所率将士。

       19:抛砖引玉

       庞涓率大军在外,不敢久战,意欲与韩军一战决胜负。但孙膑固守不出,意在将庞涓拖垮。庞涓派士兵四处抢粮,杀戮韩国百姓,引诱韩军出动。部分韩国士兵不听军令,私自出击,被魏军所杀。庞涓将韩国士兵的尸体堆在韩军大营前,韩国士兵被击怒,拥入孙膑帐内,威胁孙膑,若再不出战,将杀死孙膑。孙膑用兵法说服众士兵,士兵决意按孙膑之计行事。庞涓继续抢粮,韩军出兵,打了就撤,在回撤之时。部分将士出而不返,秘密潜伏于西山。十数天后,潜伏于西山的韩军已达数万人,孙膑命出击的军队将魏军引入西山,将其歼灭。西山之战魏军被重创,庞涓知再战也无利可图,只好撤军回国。

       20:混水摸鱼

       为彻底消除魏国的威胁,韩王采纳孙膑的伐交之策,打算与楚国、齐国结盟。钟离春以韩国使者的身份回到齐国,此时,齐威王已生命垂危。齐威王临终前悔恨错待田忌和孙膑,他恳请田忌辅佐太子辟疆,还嘱咐太子一定请回孙膑。齐威王死后,公孙阅挑拨太子其弟公子郊师争夺王位。郊师以献美女为名,将太子请入公子府,预谋杀害太子。钟离春装扮宫卫,将太子救出。田国带兵攻打公子府,公孙阅帮助公子逃脱。公子郊师带领叛乱军队,逃往齐魏边境。庞涓趁此占领了齐国的数座城池,并将边城交给郊师,让他与齐国当政者作对。

       21:暗渡陈仓

       太子继位,是为宣王,齐宣王听从田忌之言,请孙膑回国,对付外敌和内乱。钟离春带着齐宣王的亲笔信回到韩国,孙膑知韩王不会放自己回国,庞涓也将在路上派兵截杀,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安全回国。孙膑请韩王把他当做韩国人,按照他的功绩,给他一富庶的城邑做为封地,这座城邑就是魏国的上党。韩王早就想得到上党,若夺取上党,就将上党赐于孙膑。孙膑率军队前往上党,庞涓派兵在上党的必经之要道长山拦住孙膑的军队。孙膑假意准备进攻长山,暗中派钟离春寻到一路,然后带军队沿小路轻装奔袭上党。孙膑攻克毫无防备上党后,又离开上党,前往赵国,既摆脱了韩王的控制,又躲开了庞涓截杀。

鬼哭狼嚎成语故事

       倍日并行

       编辑 锁定

       日夜赶路。

       中文名

       倍日并行

       出 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目录

       1 成语解释

       2 出处

       3 词语辨析

       4 成语典故

原文

译文

       5 示例

       6 用法

       7 近义词

       倍日并行成语解释

       编辑

       倍日并行

       bèi rì bìng xíng

       释义

       日夜赶路。[1]

       倍日并行出处

       编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2]

       倍日并行词语辨析

       编辑

       近义词:倍道兼行

       用法: 作谓语;指日夜赶路

       倍日并行成语典故

       编辑

       倍日并行原文

       孙膑传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桊,救鬬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獘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倍日并行译文

       孙武死后,过了一百多年又有孙膑。孙膑出生在阿城、鄄城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做事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但自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便暗中派人把孙膑找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去他的双脚并施以墨刑,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进行游说。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并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胜。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作老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主将,孙膑辞谢说:“受过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将。”于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坐在带蓬帐的车里,暗中谋划。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想解开乱丝的人,不能紧握双拳生拉硬扯;解救斗殴的人,不能卷进去胡乱搏击。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争斗者因形势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开。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而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魏军果然离开邯郸回师,在桂陵地方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又过了十三年,魏国与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后,率军撤离韩国赶回魏国,但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军有怯懦的名声,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兵法上说,急行军百里与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损失上将军,急行军五十里与敌人争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命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可以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旁,约定说“天黑看见点着的火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失去照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倍日并行示例

       编辑

       唐·赵蕤《反经·变通》:“乃弃其步兵,与轻锐~逐之。”

       倍日并行用法

       编辑

       作谓语;指日夜赶路。

       倍日并行近义词

       编辑

       倍道兼行

形容孙膑的成语

       成语故事

       鬼谷子的徒弟庞涓和孙膑,十年中学成了兵法战策,想下山谋取功名。庞涓到魏国后被魏王封为武阴君、兵马大元帅。庞涓站住脚后就向魏公子保举孙膑,待孙膑得官后又嫉恨他。

       庞涓假传命令,要孙膑三更时分带领人马摇旗呐喊,向皇宫射箭,以魇镇火星。朝廷降下罪来,庞涓呈报朝廷是孙膑所为,并诬告孙膑有谋反之嫌,传旨令斩首,孙膑遂言腹中有六甲天书不曾传人,若获不杀之恩,即愿传写。庞涓令刖其足,留修天书。孙膑出狱后,假作疯魔,混出了魏国境,引荐给齐威王。

       孙膑到齐国拜为军师,统领兵马,会合各国大燎,以添兵减灶之计,八面埋伏,在两边高山中间一条狭谷的马陵道旁选中一棵大树,在树上用白粉写着“庞涓死此树下”六个大字。

       庞涓来到树前,见树上有字,便接过士兵递来的火把,举起火上把照看,还未把字看完,树丛里“嗖嗖嗖”地一片响声,无数支? i箭朝庞涓射来。庞涓怕当俘虏,于是拔出佩剑,刎向自己的咽喉。临死不禁叹息道:“我成全了这小子的功名啊!”

       “鬼哭狼嚎”一词原在第二折孙膑的一段唱词中,原文是:“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耳边厢只听得半空中风吼。莫不是天和地替人愁。”

扩展资料:

       鬼哭狼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guǐ kū láng háo,解释为如鬼哭泣,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可作谓语、定语、补语。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

       [辨形] 嚎;不能写作“濠”。

       [近义] 狼号鬼哭、鬼哭神号

       狼号鬼哭,读音 láng háo guǐ k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哭叫的声音凄厉。

       鬼哭神号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 guǐ kū shén hào,意思是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联合式。

与孙膑的成语故事

       刑余之人 余:以后。指太监或受过宫刑的人。也指其他受刑致残的人。

       孙庞斗智: 指孙膑和庞涓各用智谋相斗。是来源于《东周列国志》的历史故事。战国时期,庞涓设计让魏王残害了孙膑。被砍掉双脚的孙膑逃到齐国后为齐所用,在救赵之战中,田忌采纳孙膑的围魏救赵、减灶计,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最终迫使庞涓马陵道自杀。

       围魏救赵: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成语寓意

       孙膑就是看准了魏国内部空虚,才想出了对魏国趁虚而入的方法,从而达到了救赵国的目的。因此避实就虚,击中要害,才是解围的好方法。就像生活中,有时候遇到困难正面迎击得不到解决,逆向思维,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反而更有效。当然这要做到知己知彼,看到事情有隙可乘,才不会坐失良机。作为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就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 致胜的神奇效果

       形容孙膑:

       足智多谋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材高知深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聪明才智 指人的智慧和才能。

       铮铮铁骨: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中流砥柱: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用作褒义。一般作宾语、定语

        与孙膑有关的成语故事

        孙膑是一个军事奇才,自由勤奋好学,聪明灵敏。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与孙膑有关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与孙膑的成语故事 篇1

        孙膑的故事一《求学》

        孙膑小时候聪明厚道,再加上学习勤

        奋刻苦,老师鬼谷子十分器重他。一天,

        鬼谷子对众弟子说:“我夜间讨厌听到老鼠的声音,你们轮流值班,替我驱赶老鼠。”时间一长,徒弟们都开始偷懒,唯有孙膑始终一丝不苟地为老师值夜。鬼谷子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天夜里,又轮到孙膑值班了,鬼谷子将他叫到跟前,从枕下取出一卷文书,对他说:“这是你的祖先孙武留下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都交给你了。”于是,孙膑日夜研习,三日之后就能背诵无误、对答如流。鬼谷子又惊又喜,感叹道:“你能如此用心,你的祖先孙武先生后继有人了!”

        同学们,你们正处于求学的年龄,一定想和他一样幸运吧。但天才来自勤奋,智慧在于积累,你们平时都是怎么做的呢?

        孙膑的故事二《斗智》

        孙膑初到魏国时,魏王想考察一下他和庞涓谁本事大。一次,魏王坐在宝座上,对孙膑和庞涓说:“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宝座上下来吗?”

        庞涓说:“可在大王座位下生起火来?”魏王说:“不行。”

        孙膑说:“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不过,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听了,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说:“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周围的大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都嘲笑孙膑不自量力,等着看他的洋相呢。这时候,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智慧连连称赞,可庞涓却更加嫉妒孙膑了。

        孙膑的故事三《马陵大捷》

        作战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派兵大举进攻韩国。韩哀侯异常恐慌,派人星夜求救于齐。于是,齐宣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统兵数万去救韩国。孙膑决定改变战术,以计胜之。第二天,他让军士把为10万人做饭用的锅灶减为5万人的,第三天减为3万人的,以此迷惑魏军。魏军果然上当,将军庞涓亲率精锐骑兵,昼夜兼程地沿着齐军的方向猛追不舍。齐军在马陵设伏,果然,魏军在黄昏时分赶到了马陵道。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败。庞涓也死于乱军之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

        你知道在这个战役中,孙膑使用了什么计策吗?

        著书

        孙膑帮助齐国打了很多胜仗,想归隐山林。齐宣王和田忌苦苦挽留,都动摇不了他的决心。宣王只好把石闾之山封给了孙膑。孙膑隐居山中,开始了《孙膑兵法》的写作。暑往寒来,几年过去了,一部珍贵的军事著作——《孙膑兵法》诞生了,但孙膑也因积劳成疾而去世。《孙膑兵法》提出“富国”而“强兵”的国防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孙膑的故事(详细版)

        孙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也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在我们这一系列文章中。他与前面所写的鬼谷子和孙武都有很深的联系,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故事也早已为世人所耳熟能详。

        在孙武去世百余年后,在山东阿鄄之地(阳谷、鄄城),他的一个后世子孙降生了。这孩子名叫孙膑(孙膑到底叫什么名字,说法很多。有的说他本来就叫孙膑,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后世把他受的刑罚称为膑刑。也有人说他原名叫宾或滨,但史书记载不详。而在民间庙宇里将他称为孙伯灵),他将要继承祖先的衣钵,将孙氏兵法发扬光大。孙膑少年时的家境孤苦贫困,唯一拥有的就是自己的才华。他投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天分加上努力,很快就崭露头角。

        孙膑有一个师弟名叫庞涓。能力学识都远远不如孙膑。但生性奸猾口蜜腹剑。他早早地出山求官,成了魏惠王的将军,深得宠信。庞涓名成利就后,将孙膑接到了魏国。

        刚开始的时候。庞涓也许曾经想过借助孙膑的才能,让自己的功名利禄更上层楼。但他很快就对孙膑的本领又忌又恨,既怕他终有一日将夺了自己在魏国的风头,也怕他去到别国后与自己为敌。便暗中诬孙膑以罪,对他施行了膑足(剜膝骨)、黥面(脸上刺纹)的酷刑,使他变成了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残疾。由于遭到了膑刑,孙膑不得不隐居避世。

        就在庞涓对孙膑失去警惕,认为他已经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的时候,齐国的使臣来到了魏国都城大梁。孙膑抓住了这个机会。暗地里去拜访齐使。齐使对面前这个刑徒模样的人刮目相看。冒着危险将他偷偷带到了齐国。孙膑做了齐国将军田忌的一个门客。

        田忌经常与齐国的诸位公子王孙们射猎赛马却屡次落败。孙膑看到这个情形便对田忌说:“我有办法让你获胜。”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此后。田忌对他更加佩服,将他郑重推荐给了齐威王。孙膑阐述了自己的兵法见解,得到了齐威王的敬重。被尊以师礼。

        公元前354年。原来魏国的属国中山被赵国所占,魏惠王遂于这一年派庞涓为大将。率领重兵前去攻打赵国。庞涓率领的魏国军队很快就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陷入危险的赵国便向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便任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去救助赵国。

        孙膑说:魏国攻打同为大国的赵。国内精兵必定尽出。守在魏国境内的军队必是老弱之师。我们不如直攻魏国国都大梁,定能轻易攻入城中。这样一来,原本攻打赵国的魏军势必要主动撤退,回师自救,邯郸之围就能轻易解除了。田忌依计行事,魏军果然仓皇返国。齐军又在魏军必经的地方设下埋伏。以逸待劳,将魏军打得一败涂地。

        孙膑一战成名。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孙膑与庞涓之间的第一次较量,以庞涓的溃败告终。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十来年后,师兄弟间的终极较量终于来到了。

        这一年(即公元342),庞涓率大军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这一次领兵前来救韩的。仍然是田忌与孙膑。齐军也仍然是直奔魏国都城大梁而去。孙膑虽然重弹围魏救赵的老调,庞涓却也不得不随之起舞,又匆匆撤离韩国回援大梁。

        然而庞涓怎么也没料到。在同样外表的闷葫芦里。孙膑这一次装的却是完全不同的药。

        按照孙膑的计策。齐军在魏境内甫与魏军相遇,就立即后退。魏国的军队到了魏国本土。自然勇气倍增。急迫了好几天,却总是追不上。但在齐军每天的扎营之处,庞涓却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齐军每天挖下的饭灶,总是比前一天要少。第一天是十万人的灶。第二天就减为五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了三万人的灶了。庞涓据此认为,齐军畏惧魏军,逃兵不断,已经丧失了斗志。实力不足挂齿了。于是庞涓留下人数众多的步兵与军需物资,只率少量骑兵追击。

        孙膑得到消息,知道庞涓中计,便在马陵地方的狭道两边设下埋伏。弓箭手数以万计,又将一棵大树的树皮斫去,露出白色的木材,写上“暮见火举而俱发”一行大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嘱咐弓箭手们,晚上只要看见火光。就向火光亮处万箭齐发。

        这天晚上,庞涓所率的骑兵队伍果然来到了马陵。看到了那棵阻挡道路写着字迹的大树。由于天色已黑。庞涓看不清上面写的究竟是什么内容,就让人点起火把来看。谁知还没读完全句,四周已经箭如雨下,魏军顿时人呻马嘶,一片混乱。庞涓明白自己中了孙膑的计。败局已定,不愿再做俘虏遭到羞辱,终于被迫拔剑自刎,留下遗言说:“成全那小子的名声了!”

        齐军此战不但尽破魏国精锐,甚至连魏国太子申也成了齐国的俘虏。而孙膑不但为自己报了仇,也一战成名。显扬天下。

        遗憾的是,此后孙膑由于身体每况愈下,只能选择隐退,从此专心著书。撰写《孙膑兵法》传世。著有《孙子兵法》的孙武被称为孙子,著有《孙膑兵法》的孙膑就被称为“齐孙子”了。

        《孙膑兵法》大约在东汉末年失传,此后一千多年里,这部令人神往的兵书就成了世间的传说。直到公元1972年,它忽然在孙膑故里山东临沂银雀山的一座西汉古墓中出现,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与孙膑的成语故事 篇2

        1、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2、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社会局面混乱不堪,各国都想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把眼光都投向了战争。战争得来的胜利最直截了当,比软实力来得更快更稳,而且光明正大,不用拐弯抹角。

        战争胜利后,百姓的房产也许就从一处变为两处,每年一万钱的收入也许就变成了三万钱,今天养一口人还成问题,兴许明年生个二胎都不愁了。从发展中国家变为发达国家简直是小菜一碟,小康家庭的生活指日可待啊!

        战国七雄中,魏国势力强大,如意算盘打得最响,于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在公元前354年,魏王就派自己的得力助手“庞涓”为将,指挥大军包抄赵国都城——邯郸。谁成想,平时看赵国弱不禁风,倒是挺能负隅顽抗的,战守一年有余,赵国依然没投降,而魏国已经疲惫不堪。

        赵国请第三方齐国支援,并许诺解围后将中山相赠,齐王听后颇为心动,于是马上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虽说这到嘴的鸭子不能让它飞了,但万事开头难,从哪里开始着手呢?先得敲定军事大方向。田忌是主帅,必得先定方针,他打算正面救援,直驱邯郸。然而,孙膑上前说道:“当下,想要趟这趟浑水,必须想方设法让魏国主动离开赵国,我有一计能拆开这两个冤家。魏国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实力大减,我们直接攻打魏国国都大梁,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可成?”孙膑这话,一言惊醒梦中人,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庞涓在这个历史故事中,注定是个配角,得知消息,他未能稳住阵脚,反而心急如焚,如无头苍蝇一般失了分寸。万般无奈之下,庞涓只能命几万大军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师自救才是当务之急。没有国,哪有家啊!当初的小康家庭看来还是别想了!

        男主孙膑早已料到魏国的下一步棋,怎可如此轻易地放魏军回师?他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桂陵设下埋伏,当庞涓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打得魏军丢盔弃甲,几乎全军覆没。赵国之围解了,齐国如愿以偿地坐收了渔翁之利,男主角孙膑在众多的鲜花与掌声中,成了耀眼的明星。

        历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亲耳听孙膑献计说法的只有田忌一人,但这并不妨碍孙膑成为闻名天下的军事奇才。后来,军事家们都以孙膑为偶像,还把“围魏救赵”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3、增兵减灶

        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放下韩国赶回,但齐军已经越过齐境而西进。孙膑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队伍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膑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齐军善射者持上万张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失去队形。庞涓自知无计可施,魏军已彻底失败,只好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子成了名!”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4、因势利导

        战国时期,魏惠王看到商鞅把秦国变强大了起来,于是也学秦孝公的样,想找一个像商鞅那样的人才。那时候,孙膑和庞涓是同学,拜军事奇才鬼谷子为师,一起学习兵法。当听到魏国国君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贤才到魏国做将相时,庞涓再也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

        庞涓的确有本领,不久便把魏国周围的诸侯小国一一征服。宋、鲁、卫、郑的国君也纷纷来到魏朝贺,表示归属。不仅如此,庞涓还领兵打败了当时很强大的齐国队伍,这一仗更提高了他的声威与地位,庞涓开始自以为是、洋洋得意了。

        后来,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可不久,庞涓就在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

        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到齐国后,孙膑被田忌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很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他为军师。

        有一次,魏国派庞涓与赵国一起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着队伍前去帮助韩国。

        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韩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

        果然,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孙膑见庞涓被引诱回来,就对田忌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大意是魏国队伍强悍,看不起齐国,总以为咱们的队伍胆子小。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就要顺着这一趋势往有利的方面来引导。于是,孙膑建议现以假装败退,采用逐日减灶的计策,好让敌人产生误解。田忌命令齐军修灶做饭,第一天修十万个灶,第二大修五万个灶,第三天减少到三万个灶。

        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队伍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队伍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队伍走过的路线追上去。

        孙膑估计追兵夜晚可以赶到地势险要的马陵,就选定一棵大树,刮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并且让一些射手埋伏在大树周围的乱草丛中,约定见到火光时,一齐放箭。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了马陵。当他派人点着火把辨认树上的字迹时,无数飞箭一起朝火光射来。顿时,魏军大乱。庞涓这时才知中了圈套,走投无路,只好自杀了。

        这就是历史上“孙庞斗智”的故事。成语“因势利导”就是由孙膑所说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简化来的。“因”是顺着、按照;“势”是趋势;“导”是引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来很好地加以引导。

;

       今天关于“关于孙膑的成语典故”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关于孙膑的成语典故”,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