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分享三年级_成语故事 三年级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成语故事分享三年级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十篇

2.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5篇

3.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8篇

4.经典成语故事(精选5篇)

5.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篇)

6.给儿童讲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分享三年级_成语故事 三年级

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十篇

        #婴幼儿# 导语孩子们学习成语故事,感受故事中的趣味,更能从故事中,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下面是 分享的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十篇。欢迎阅读参考!

        1.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 篇一

        讳疾忌医

        战国时的名医秦越,被人们称为传说中的神医扁鹊。一天,他见齐桓侯的气色不好,就劝他赶快医治。桓侯不予理睬。过了十天,他对桓侯说你的病已发展到肌肉血脉里了,但桓侯还是拒绝就医。又过了十天,他说齐桓侯的病已经进人到肠胃了,再不治就完了,可桓侯还是不听。再过十天,他见到桓侯就跑,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没法治了。几天后,桓侯果然死去。

        这个成语原指隐瞒病情,害怕就医。现也比喻掩饰缺点、错误,怕听批评意见。

        2.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 篇二

        凿壁借光

        汉朝时,有个少年时叫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3.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 篇三

        井底之蛙

        一只青蛙生活在一口废弃的浅井里,它对东海来的一只鳖夸耀说:“我真的很快乐!想外出的时候,一下子就能跳到井栏上;累了就回到井里,在残破的井壁边休息。我跳进井水中,水刚刚没过我的胳肢窝,托着我的下巴,我蹦啊跳啊,烂泥也只没过我的脚丫。看看周围那些虾蟹啊蝌蚪啊什么的,没有谁能比我快乐。而且这是我的地盘,我跳跳停停,逍遥自在。你到了这里,怎么不进来看看呢?”

        鳖的左脚还没有踏进浅井,右膝已经被卡住了。于是,它慢慢地退了回去,告诉青蛙关于海的事情:“即使用千里来计算,也说不出它的广阔;即使用千丈来测量,也算不出它的深度。大禹治水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也没看出增多;商汤的时代,八年中倒有七年是干旱的,海水也没见减少。大海啊,时间长短对它的容量没有什么影响,旱涝也不能使海水涨落,这是我居住在东海里的快乐!”

        青蛙听得惊呆了,觉得若有所失。

        4.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 篇四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厉害,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驴叫的声音很特别,很恐怖。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腾扑过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脖子,把驴给吃掉了。

        这个故事说明,驴子看上去躯体高大,好像很厉害;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不值得畏惧。

        5.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 篇五

        班门弄斧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班门弄斧即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6.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 篇六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7.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 篇七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8.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 篇八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邯郸学步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9.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 篇九

        惊弓之鸟

        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鸣声凄惨。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身伤心碎,突然发出弓弦的声音使它心跳加速,极力上冲,但受伤的两翼却无力上升,体重失去平衡,坠落下来。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10.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 篇十

        囫囵吞枣

        从前,有个人买了一堆水果,有梨儿,也有枣儿,坐在路边上吃。有个老头儿看见了,对他说:“小伙子,梨儿可不能多吃呀。它虽然对牙齿有好处,可是吃多了对身体不好。”青年人就问:“枣儿吃多了呢?”老头儿说:“枣儿对身体是好的,可吃多了对牙齿不好,也不能多吃。”青年人看了看梨儿,又看了看枣儿,想了一会儿,说:“哈哈,我想出了个好办法!我吃梨儿就只用牙齿嚼,不吞到肚子里去。吃枣儿,我就把它整个儿吞下去,不用牙齿嚼。”说完话,他就拿起一个枣儿放在嘴里,直接吞了下去。没想到,他一下子就被枣儿噎住了。

        “囫囵吞枣”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囫囵”就是完整的,整个儿的意思。有人念书只顾死记硬背,或者含糊了事,不去理解书里所说的内容,可以说他是“囫囵吞枣”。

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5篇

        #婴幼儿# 导语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篇。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一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2.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二

        杯水车薪

        从前,有一个樵夫,每日靠砍柴卖钱的微薄收入来养家糊口。一天,天气非常炎热,樵夫像往常一样推着一车满满的柴到街市上卖。他把那些砍来的柴捆成一把一把的,一部分放到了地上,一部分仍然放在柴车上,因为累了一整天,又饥又渴,就找了个地方坐下喝口茶吃些干粮,谁知才歇息了片刻,就突然闻到一股浓烟的味道,回头一瞧,原来是自己车上的柴着火了。柴夫急忙放下水杯,连滚带爬地跑过去。可是柴车上的火苗已经蹿得很高了。这可怎么办啊,这附近根本没有水,怎么救火呢?他急得满头大汗,突然他看到了地上的水杯,正是他刚才休息时准备喝的水。就连忙抓起水杯把水浇到一车柴上。可是,这小小的一杯水,怎么能扑灭那熊熊燃烧的大火呢?就一会的功夫,那辆柴车和他辛辛苦苦砍下的柴便化为一堆灰烬。

        3.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三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4.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四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5.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五

        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

        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文帝曹丕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文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魏文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位,卢毓推荐了郑冲。

        魏文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荐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玉推举了阮武和孙幽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幽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玉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在于选拔人才,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

        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真正得到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我认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的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

        后来,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现在人们就用画饼充饥来比喻只凭虚名空谈或者空想,借以自我安慰,而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6.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六

        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

        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

        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那个人脱掉衣服,从他划的那条线那里跳了下去,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剑掉进了河里,现在船走了这么远,他是不能从船上的线找到剑的。

        刻舟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舟”是“船”,“求”是“寻找”。有的人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舟求剑。

        7.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七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厉害,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驴叫的声音很特别,很恐怖。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腾扑过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脖子,把驴给吃掉了。

        这个故事说明,驴子看上去躯体高大,好像很厉害;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不值得畏惧。

        8.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八

        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9.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九

        班门弄斧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班门弄斧即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10.精选儿童成语故事大全 篇十

        孟母断机

        孟轲(kē)是战国时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成就与他母亲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孟轲小时候也很贪玩。一天,孟母正在织布,还未到放学时间,小孟轲却逃学跑回家。孟母见了,气得浑身发抖。她把小孟轲叫到跟前,说:“孩子,穷人无本,力气是钱。娘每天没日没夜地辛苦织布,赚(zhuàn)钱供你上学。可是,你却逃学。”说着,孟母拿起剪刀,“咔嚓”一声,把织布机上的绫(líng)子一刀剪断。

        小孟轲见娘生这么大的气,吓坏了,连忙央求说:“娘,我错了!我一定改!”

        孟母见小孟轲知错,舒了一口气,指着机上的断绫说:“孩子,不管做什么事,功到才能成。你不好好上学,就跟这些断绫一样,怎么能成材呢?”

        明白了娘的一片苦心,小孟轲赶快回到学堂。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

        孟轲在孟母的循循善诱下,勤奋学习,成了学堂里有名的好学生。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8篇

        #婴幼儿# 导语孩子们学习成语故事,感受故事中的趣味,更能从故事中,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下面是 分享的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5篇。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的成语故事

       杯弓蛇影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

        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2.经典的成语故事

       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的一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行进时,路上缺水,士兵们都很口渴,快要走不动了。

        曹操见士兵们又热又渴,纷纷舔着干裂的嘴唇,心里非常着急。

        曹操让士兵们到处去找水,结果都空手而回,

        这时,曹操忽然计上心来,他驱马驰往山头,然后回头大声向士兵们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树林,那里的梅子很多,又酸又甜!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坡,马上就要到梅林了。”

        士兵们听了,好像已经吃到了梅子,口水直流,不再感到口渴了,一齐争先恐后地向前行进。

        后来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用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3.经典的成语故事

       明察秋毫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

        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

        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

        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4.经典的成语故事

       千金买邻

        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他世代居住在广陵地区。吕僧珍为人正直,很有智谋和胆略,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且远近闻名。

        吕僧珍家住在城北,家里并不宽敞,平时再加上不少人在这里出入,就显得更小了。于是有人劝吕僧珍再买套更宽敞的房屋。他说:“已经够用了,不用再扩大我的居住面积了。”因为吕僧珍的品德高尚,人们都愿意和他接近和交谈。有一个人物地在吕僧珍家隔壁买了一套房屋。

        有人问:“你买这房子花了多少钱?”“一千一百两”。“怎么这么贵?”那人笑着说:“一百两是用来买房屋的,那一千两是用来买邻居的。”

        读后: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要有选择地进行交往。要和有自强意识,有上进心的朋友多交往。这正是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成长与生活质量与周围的朋友,同事及邻居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儿童交往从小就要注意。

       5.经典的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5篇)

        #三年级#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以下是 无 整理的《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8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

 以卵击石

        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

        篇二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

 门庭若市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浚“你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

        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客人说:“徐公哪有你这样俊美呢?”过了几天,正巧徐公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结果,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徐公漂亮。

        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你的关怀,看来恭维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严重了!”邹忌又劝谏说:“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一定对国家有益。”齐威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说“无论是谁,能当面指出我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我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中的,给下赏!”命令一下,群臣前去进谏的,一时川流不息,朝廷门口每天像市场一样热闹。

        篇三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

 笑里藏 刀

        三国时期,由于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17年,鲁肃病死。孙、刘联合抗曹的蜜月已经结束。

        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之心,只是时机尚未成熟。不久以后,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后患,留下重兵驻守公安、南郡,保卫荆州。孙权手下大将吕蒙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议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

        陆逊上任,并不显山露水,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他给关羽写去一信,信中极力夸耀关羽,称关羽功高威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自称—介书生,年纪太轻,难担大任,要关羽多加指教。关羽为人,骄做自负,目中无人,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

        军中调出大部人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陆逊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约定双方一起行动,夹击关羽。

        篇四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

 八面威风

        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朽,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反抗元朝的统治。这时朱元璋已经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准备继续南下。

        在过年那天,他与大将徐达,同乘一条小船,从长江北岸渡过长江。船主是对老夫妻,船夫知道船上坐着的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便高声喊看号子向他庆贺说:“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

        朱元璋明白这是祝贺帝王的话,心里非常高兴,便和徐达轻轻地踢着脚,互相表达庆贺之意。

        后来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了明朝,他成为历闻名的皇帝明太祖。明太祖找到当年的船夫,给了他封赏,又将他那只小船涂上朱红颜色,表示有功。

        篇五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

 安步当车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叫颜黜的人。齐宣王在召他进宫的时候。颜黜走到殿前的阶梯时,见宣王正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往前走了。宣王见了很奇怪,就说:“颜黜,过来吧!”颜黜听到后,不仅一动未动反而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他的大臣对颜黜嚷到:“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怎么可以让大王过去呢?”颜黜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齐宣王很生气的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黜马上接着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黜神色自若地说:“当然有,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下过这样两道命令:‘谁敢在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为万户侯。'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埃”

        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有肉吃,有车乘,衣着华丽。”

        颜黜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颜黜说完,就告辞而去。

        篇六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篇七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 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朽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篇八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

 如鱼得水

        诸葛亮,字孔明,襄阳人。刘备,字玄德,涿县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篇)

        #儿童故事# 导语成语故事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经典成语故事:名落孙山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2.经典成语故事:天涯海角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3.经典成语故事:三生有幸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孕了。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个时候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罢。”他们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然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果然对地笑了一笑。

        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寻访;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现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别的缘份。或朋友闲在一种偶然的机会里或特殊的环境中相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誉。

        

        4.经典成语故事:一事无成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当了省郎的官,因官运不怎么亨通,不管做甚么事情,往往都不如他的心意,所以时时出去,想藉游玩散散心。有一天,他到了京国寺,游倦了,就寄宿在寺里。晚上做了一个梦;他梦中走到一处岩石下,碰到一位老和尚;在老和尚的面前,有一个极小香炉,炉檀香烟袅袅上升。老和尚对省官说道:“这小香炉中的香烟还是你许愿时留存下来的,现在你已做了三世人了。你一世你是唐玄宗时代的剑南安抚巡官;第二世你是宪宗时候的西蜀书记,第三世就是现在的省郎官。”他听了老和尚这番话,恍然有点觉悟,彷佛记忆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一事成。

        于是,再也不愿意在宦海里浮沈,对人生似乎恍然彻悟。

        又王中的诗句,也有“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的感叹语。

        现在上了年纪的人,事业上要是没有成就的话,通常都是拿一事无成来感叹。有时年纪不大的人,你问他事业做得怎样,他也会说“一事无成”呀!

        

        5.经典成语故事:上行下效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

        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

        “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给儿童讲的成语故事

        #儿童故事# 导语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儿童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儿童成语故事:孟母三迁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人称“亚圣”。他三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开始,母子俩住在墓地附近,常看到出殡的场面,孟母怕影响他学习,把家搬迁到集市附近。在集市常看到杀猪卖肉也不行,又搬到一所学堂附近。孟子每天看到的是读书郎,就喜欢读书了。于是,他们才住了下来,不再搬家了。

        [注释]迁:迁移。

        [提示]比喻注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

        

        2.儿童成语故事:目不识丁

        唐朝时,张弘靖手下有两个部将,他们没有什么文化,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发牢骚。每当喝多了酒,他们就责骂士兵:“现在天下太平,不需要打仗了,你们空有拉开硬弓的力气,有什么用?还不如认识一个字。”后来被误传为“识一丁字”。

        [注释]丁:指简单的字。

        [提示]形容没有文化,一个字也不认识。

        

        3.儿童成语故事:鹏程万里

        传说远古的时候,北海里有一只叫鹏的大鸟。它的背就像泰山那么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层。它在海面上击水而行,一去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能飞出九万里。

        [注释]鹏:传说中的大鸟。

        [提示]比喻前程远大。

        

        4.儿童成语故事: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常常看着天空发 愣,吃饭不香,睡觉不着,站着不是,坐着也不是,不知不觉就消瘦了许多。朋友问他怎么啦,他说:“要是天掉下来怎么办?”朋友开导他,天是空的,掉不下来。他又担心太阳、月亮和星星岂不是要掉下来了吗?

        [注释]杞:地名。

        [提示]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5.儿童成语故事:人杰地灵

        唐朝诗人王勃应邀参加滕王阁落成的宴会,有人倡议为滕王阁做序,宾客纷纷推却。王勃沉思之后,挥毫即书。起初众人都一笑置之,但写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时,众人皆拍手叫好,夸赞他为当今的才子。

        [注释]杰:才能超过一般人,杰出。灵:特别美好。

        [提示]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6.儿童成语故事:同甘共苦

        战国时,燕昭王继位之后,想恢复国力,为父报仇。他去请教郭隗应该怎么做。他按郭隗的意见,筑了黄金台,以招揽天下贤才;同时,他关心臣民的疾苦,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用了二十年时间,使燕国国富民强,在讨伐齐国时打了胜仗。

        [注释]甘:甜的。

        [提示]比喻同享欢乐,共度患难。

        

        7.儿童成语故事:趾高气扬

        春秋时,楚武王派大将屈瑕带兵去攻打罗国。大臣斗伯比为他送行时,看到他走路时把脚抬得高高的,回来就对楚王说:屈瑕太骄傲了,他必败无疑。楚王赶紧派人去提醒屈瑕不可轻敌,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屈瑕已经兵败鄢水。由于羞愧,一个人跑到山谷中上吊自 杀了。

        [注释]趾:脚。

        [提示]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8.儿童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国内乱。公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待他很好。当问及如何报答时,重耳说:“如我当上国君,要是两国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谢恩。”后来,重耳成了晋国国君,称晋文公。不久,楚晋两国发生了战争,重耳履行了自己的。

        [注释]舍:一舍为三十里,今为十五千米。

        [提示]比喻退让和回避,以免引起冲突。

        

        9.儿童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战国时,秦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赵王的宝玉“和氏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秦王看到玉后,只字不提城池的事。蔺相如捧着玉说:“大王如不用城池来换,我就和玉一起撞个粉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带着完好的和氏璧回到赵国。

        [注释]璧:圆形扁平而中心有孔的玉。

        [提示]比喻将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10.儿童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战国时,楚襄王沉湎于享乐,不理朝政。大臣庄辛劝他也没用。后来秦军攻占了楚国不少地方。这时,他问庄辛怎么办。庄辛说:“丢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算不迟。大王现在振作起来,楚国还有希望。”楚襄王采纳了庄辛的建议,后来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注释]亡:丢失。牢:牲口圈。

        [提示]比喻出了问题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再受损失。

       

3至6岁简短成语故事大全

        给儿童讲的成语故事

        从小就给孩子讲成语故事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给儿童讲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给儿童讲的成语故事

        成语: 海角天涯

        拼音: hǎi jiǎo tiān yá

        解释: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

        成语故事: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韩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但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给儿童讲的成语故事

        成语: 金口木舌

        拼音: jīn kǒu mù shé

        解释: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成语故事:

        夜久月高风铎响

        在铜钟的.家族中有一种称为“铎”的。它的式样象钟,但个头很小,上有孔,装上木柄,可以执在手中。铎里装有铎舌,摇动时铎舌撞击铎壁而发出清脆的声音。有以铜为舌的,称为“金铎”;有以木为舌的,称为“木铎”。按今天的叫法,它是一种大铃铛。

        铎还有一个重要用途是用于军中发令。按古代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的长官称“司马”,司马执铎。发布军令:“必奋铎以警众,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所以司马又叫“振铎”、“鸣铎”。军中以鼓声为进军之令,以金声为退军之令。铎为铜铸,为金声,司马以铎声指挥鼓手。

        “铎”与“度”同音,有号令限度之意。古时发布政令时须用铎声召集民众。朱熹曰:“木铎,金口木舌,施教时所振,以警众者平。”后世常以“金口木舌”(即铎)代指传教布道之人。故尔,《论语.八修》篇云:“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夫子自喻为天的代言人了。

        商代时,在岐王宫中竹林内,曾用丝绕悬若干个很细小的玉片,每当风起,玉片互相碰撞发出声音,宫中人听见响声便知外面起风了。因玉片声弱,后来便在宫殿檐角悬挂若干装有铃舌的小铜钟,风起而铃响,被称为“占风铎”或“风铎”。后代高大建筑尤其是塔,每层檐角上都悬有风铎。微风乍起,一阵叮当之声,别有一番情趣,引人发思古之幽情,或借景抒情怀。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游悟真寺》诗中写道:“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另一位诗人张耒也有“夜久月高风铎响,木鱼呼觉五更寒”的传世诗句。

;

        #能力训练#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3至6岁简短成语故事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1.3至6岁简短成语故事大全 篇一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 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2.3至6岁简短成语故事大全 篇二

        水滴石穿

        张乖崖将他喝住,上前盘问。库吏不敢隐瞒,如实承认了。于是张乖崖下令把他捉进县衙,命手下衙役对他施以杖刑,以示警戒。库吏不服,喊道:“不就一文钱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为这么一文钱你就打我,你还能打死我不成?”

        张乖崖听了这话,气愤至极,提笔在案卷上批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一天偷一文钱,看上去确实算不了什么,但是一千天就是一千文钱;绳子虽然很钝,但是日子久了,也可以把木头锯断;水从上往下滴虽然没有多大力量,但时间长了,也可以把很坚硬的石头滴穿。写罢,他下令把这名库吏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来的,有时也写作“滴水穿石”,有时又直接引用原文“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合起来使用。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然不大,但天长日久积累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现在人们多从积极方面加以使用,表示虽然力量暂时十分弱小,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3.3至6岁简短成语故事大全 篇三

        扑朔迷离

        北魏时,有一户姓花的人家,老父叫花弧。花弧有一个女儿,名叫木兰,她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武艺十分高强。

        那时,北魏经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征兵,木兰的父亲年纪太大,弟弟又小,于是木兰就想装扮成男子,替父从军。她穿上父亲当年穿过的盔甲,威风凛凛地去见父亲,表明自己的决心。花父很感动,但是并不放心。于是,木兰要求与父亲比武,如果胜了就让她去从军。花弧向来不服老,就答应了。父女俩就在花园里比剑,你来我往。花弧毕竟年老体衰,终于支持不住,败下阵来,只好同意木兰代替他去从军。

        木兰武艺高强,智勇双全,打了很多次胜仗,立下了大功。出征十二年,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是女子。敌人终于投降了,木兰凯旋,换上女装。战友们惊叹道:“我们同行十几年,都不知道你是个女子!”

        木兰捉来一对雌雄兔子,然后笑着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说我女扮男装,就像在地上走的兔子难以分辨出雌雄一样,根本看不出来我是男的还是女的啊。

        后来,人们就用“扑朔迷离”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模糊复杂,真相难辨。扑朔,扑腾、乱动;迷离,眼半闭。

        4.3至6岁简短成语故事大全 篇四

        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对牛弹琴的启示: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5.3至6岁简短成语故事大全 篇五

        惊弓之鸟

        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鸣声凄惨。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身伤心碎,突然发出弓弦的声音使它心跳加速,极力上冲,但受伤的两翼却无力上升,体重失去平衡,坠落下来。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故事分享三年级”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成语故事分享三年级”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